天气预报: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 部门发文
关于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202100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7-08 09:29:00】 【点击量:】 【来源:】【字体显示:

 

 莆民函〔202120                                           答复类别:B类

 

 

关于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

2021007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中国民主促进会莆田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建议》(2021007号)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2020年2月,莆田市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五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为切实做好试点工作,我市成立以李建辉市长为组长,民政、发改等28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莆田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方案结合莆田实际,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基础、转型升级、医养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示范引领、智慧养老、特殊老年人服务等8个方面,提出31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工作任务。试点开展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服务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敬老养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一、加强宣传力度、化解“邻避效应”

落实情况:我市依托养老服务的舆论宣传工作,努力创造邻里和谐、互助养老的舆论环境。一是强化媒体宣传。2020年,我局投入20万元与莆田电视台达成合作协议,在黄金时段的《莆田新闻联播》及老年人收视率极高的《秋生讲古》《莆仙戏剧场》,定期发布养老公益宣传知识,并以专题制作的方式,反映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典型事例和创新做法,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和谐社会风尚,提升我市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积极通过莆田电视台等电视广播、《中国社会报》《福建日报》《湄洲日报》等媒体宣传试点工作成效,2020年8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头条新闻报道关注福建莆田市北磨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的长者食堂。二是强化网络宣传。依托莆田市“民政-养老政务微信公众平台与微博官方号”等媒体,宣传养老服务资讯动态、机构风采、服务网点、养生之道等信息。同时,通过学习强国、新福建、福建民政微信平台等渠道,更新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的阶段成果,营造自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和谐邻里氛围2021年学习强国报道《 莆田荔城阔口社区:“三张清单”串起浓浓邻里情》,新福建报道《莆田市已实施692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莆田:"炊烟"处处,长者食堂烹出"幸福味道"》等。三是强化路面宣传。养老服务宣传教育活动列入日常工作中,持续通过社工宣传月、实地张贴通告、悬挂横幅、播放公益宣传教育片、LED屏、发传单、短信等多形式,开展爱老助老、守望互助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让更多群众在邻里之间形成互帮互助,和谐养老的社会氛围6月9日上午,市民政局组织市第一医院、市善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部门的志愿者,在市群众艺术馆开展“粽叶飘香 情暖社区”主题志愿活动,现场为老年人包粽子,并提供公益理发、义诊、保健知识宣传等,通过活动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养老服务队伍

落实情况: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莆田市民政局牵头,教育、人社和卫健等部门联动,共同印发《莆田市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莆田市养老服务机构养教结合实施方案》,持续打造一批专业化养老从业人才队伍,目前全市共有养老从业人员2141人,其中养老护理人员563人。一是率先成立培训基地。2020年9月份,莆田市民政局与莆田学院护理学院签订协议,双方合作共建莆田市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与高校联合创建培训基地属全省首创。培训基地依托高校8位专家教授和4名实验室老师,打造高技能双师型培训团队;利用两千平方米的实验室和完善的老年照护培训教学用具,打造多功能体验式的培训体系。2021年莆田学院护理学院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在全市养老培训等方面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训基地成立以来,共计开设疫情防控、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急救护理、老年保健和安全生产等专题培训课程,累计开展11期培训,培训人数超过740人二是探索打造实践基地。2020年6月份起,莆田市民政局联合市老年大学在仙游县颐康养老公寓、阔口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东庄镇厝头村农村幸福院等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统一制牌挂牌,成立全市首批养教结合实践基地。市、县(区)老年大学发挥自身优势,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各实践基地,在老年教育资源、课程、师资给予充分支持。各实践基地积极探索老年人教育模式,为养老从业人员提供提供便捷、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满足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的精神文化需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立15个养教结合实践基地。三是出台人才奖补政策。印发《莆田市养老护理岗位入职在职奖补方案(试行)》,对在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岗从业人员按学历等级发放1-3万元/人的“入职”奖励,对在全市养老服务机构连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满3年及以上的在岗人员,按在职年限发放0.3-0.5万元/人的“在职”奖励,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全市累计下达养老护理人员“入职”“在职”奖补资金51.6万元。

三、加强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情况:一是抓好养老机构改革发展。2020年通过市本级统一捆绑打包招标,委托国德养老公司对全市偏远地区12个乡镇敬老院、480张养老床位统一社会化运营。合同运营期间免除租金和运营费用,由国德对中标的乡镇敬老院进行设施提升和改造,促进运营机构长期投入、长效管理、长远发展。截至目前,全市35所敬老院已全部实现公建民营,占比100%。印发《莆田市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指导乡镇敬老院通过转型升级,打造成面积不低于2500平方米、功能室不少于“三厅九室”的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特困供养人员入住需求的同时,面向社会为其他特殊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和临托服务,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080万元,共计建成8所,今年新建5所,目前新建项目正在持续建设中。二是抓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20年全市统筹推进“1+6+X”邻里中心模式,民政作为养老服务的牵头部门,市民政局主要领导亲自谋划,细化《关于推进“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子方案》,出台“长者之家”补助政策,给予三至五星级“长者之家”30万-80万建设补助及3万-8万元运营补贴,并创新性提出流量补贴政策,对服务老年人流量日均超过50人的给予每年5000元至1万元的流量补贴。2020年全市试点新建17个“长者之家”,今年除巩固提升2020年项目外,继续推进21个“长者之家”建设,预计年底前全面完工。2020年12月9日,在全省农村养老服务业推进会议上,吴健明副市长代表莆田市以邻里中心养老服务模式为主题作典型经验介绍。三是抓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原则,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2020年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以部署和推进,全市新建61所农村幸福院,累计建成农村幸福院580所,其中我市累计投入4665万元自建农村幸福院311所。截至目前,全市建制村农村幸福院占比达66.21%,超过省定十三五60%目标。2020年,印发《农村幸福院运营质量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就农村幸福院责任主体、功能定位、设施设备、服务内容、运营管理、人员队伍、风险隐患和行业监管等八个方面进行专项整治,通过自查、抽查整改等方式,有效提升农村幸福院运营管理水平。四是抓好医养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养老机构医养融合纵深发展,指导各地养老机构通过内设医疗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或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等形式,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机构设立一级医院1家(仙游县颐康养老公寓),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1家(荔城区同济养老院),运营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29家,医院内设养老机构3家(秀屿区盛兴医院、涵江区侨心养护院、灵川镇卫生院)已建并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的比例达97%以上

四、建立多元化的筹措和运行机制

落实情况: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行业格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形成。一是坚持政府引领。积极争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央财政补助,共计争取中央福彩公益金1355万元省、市及各辖(区、管委会加大配套资金投入省级及以下财政用于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累计达3899.2万元以上,达到中央补助资金的287.73%试点工作中,通过政府引领,财政资金大力支持,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党建统领的“1+6+X”邻里中心建设模式,加强分散供养特困老人定期探访和关爱帮扶,以养教结合方式强化老年教育工作实效,设立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创新落实公建民营项目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坚持社会参与。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及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促进各类主体公平竞争、有序发展,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动,吸引社会参与养老服务领域。结合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实际,发掘项目潜力,筹划生成一批符合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落实和完成的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工程包。2020年全市策划生成2018年城厢区华亭卫生院医养结合、百寿康老年养老综合体项目、仙游颐养公寓项目、莆田市国德(智慧)康养中心和莆田市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5个民办养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9630万元占省定养老服务项目投资额1.8亿元比例达53.5%。

五、提高社区信任,改变消费观念

落实情况:持续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引导群众提高养老服务领域消费水平。一是推进长者食堂建设。为切实解决特殊困难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2020年,我市以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社区、城厢区龙桥街道北磨社区为试点,通过长者之家里建设长者食堂,老年人可就近享受低价的供餐助餐服务。今年,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我市依托“长者之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设施,进一步推进长者食堂建设,计划分成两批建成60个长者食堂,目前已经完工36个,其余24个均已选址或开工中。二是推进政府购买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政府以不低于3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为七类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委托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老年人免费提供探访、居室整理、助行助洁、代办代购、生活照料等实体服务。老人可以在家拨打服务热线,呼叫上门服务,下单助浴、助行、助洁、助医等多种助老项目。截至5月份,全市累计服务老年人超过5万人次。下一步,我局将积极探索“爱心时间储蓄”互助养老模式、“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计学分”“时间银行”等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大力支持社区邻里开展互助养老、志愿养老服务等,提升社区群众信任度和参与度,打造邻里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模式。

最后感谢贵委对莆田养老事业的关心,我局将依托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探索开展养老服务创新举措,实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硬件更硬、软件质优”助推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更上一层台阶。

 

 

领导署名:张宗贤 

人:林婷婷

联系电话:2280021

    

 

              莆田市民政局

               202175